中博会观察|“小中见大”,中小企业乘风破浪

11月15日,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中博会”)在广州开幕,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(地区)和国际组织的1877家企业参展。红星资本局注意到,其中,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31家。

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中博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,要一体推进选种、育苗、培优,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。加大对“小巨人”企业的要素保障力度,支持打造新动能、攻坚新技术、开发新产品,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。

中小企业能办大事。中博会期间,红星资本局采访了多家参展企业,了解我国中小企业是如何“小中见大”,走向国际更大舞台。

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将有服务体系

“走出去”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,出海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,还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创新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加入到了出海行列。

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医药创新企业,其研发的再生硅材料,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、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银奖、中国专利优秀奖。

再生硅材料

“目前我们这个材料国内外拿了77项专利,它的各项理化指标,也远远超过国际同类产品,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敏告诉红星资本局,在国家药监局的新材料目录以及国际新材料目录上,这个材料均被纳入,主要用于软硬组织修复。

“我们的材料现在进入了韩国、南非、美国,俄罗斯,很多国家对我们的材料都已经关注。”梁敏告诉红星资本局,现在公司已经在做应用端的前期研发工作。

“我们希望将创伤产品修复技术传播到全世界。”梁敏说,目前公司已和国外的再生医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横向交流机制,和英国、瑞士等国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。公司内部还专设了国际事业部。

不光是拓展国际市场,梁敏表示,团队也牵头制定了团体标准、国家标准,“我们也正在发起建立国际标准。”

金壮龙也在中博会开幕式上提到,要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,帮助企业更好利用全球资源、全球市场。

“全球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也非常重视与一些外国伙伴探索合作贸易机会。”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企业发展局战略发展部主任Tinatin Khulordava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,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常多样,他们也期望能进行深一步的交流,尤其是数字化转型方面。

国产产品市场份额在多领域提升

当技术面临“卡脖子”时,国内企业的技术发展就越发刻不容缓。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向“专精特新”的发展路线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截至目前,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.46万家,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
广东科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,专注于总线伺服驱控领域的研发和生产。主营运动控制类产品,涵盖了工业控制器、机器人、伺服驱动器、伺服电机等,拥有品类齐全、技术成熟的产品线。

“我们的产品是应用于智能装备设备上面,我们的伺服驱动就等同于人的大脑,电机就等同于人的手脚,控制整个智能制造系统。”副总经理周芹介绍,目前已经合作了国际品牌的ODM的定制需求,希望能开拓在欧洲市场外的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。这也是他们本次来参加中博会的一个期待。

“以前这个领域的产品主要来自于欧洲和日本市场。比如欧洲的西门子、施耐德,日本的欧姆龙等一些国际品牌。”

周芹表示,就在几年前,国际品牌的产品仍占有80%的市场份额,近两年随着国内产业发展,国际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五成左右。

“我们行业里很多中小企业都在做技术研究,市场规模不及日系欧系品牌那么大,我们都是在垂直领域里去做深度研究。”周芹也希望,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,国产市场规模会逐步提升。

科伺智能展台

佛山市同泰升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现代化的精密机械零件制造生产商,也是佛山本地的一个专精特新企业。

其董事长、创始人姚萍萍介绍,公司有个业务是做航天航空零配件,这让她思考到最近大火的“低空经济”领域。她指出,如果使用新型国产复合材料,替代国外采购,成本将会大幅降低。

“公司正在对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研发,以应用到零配件上。”在姚萍萍看来,未来私人飞机不是梦,“低空经济”也会有类似于汽车行业的4S店。

创新研发向应用端进行转化

被喻为“新材料之王”石墨烯,已广泛应用在电池电极材料、半导体器件、透明显示屏、传感器、电容器、晶体管等方面。有关它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正持续升温。

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委员罗顶辉告诉红星资本局,中心已经形成了技术成果20余项,获得专利300余项,牵头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20余项,支持培育孵化石墨烯企业20余家。

罗顶辉介绍,之前制约石墨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制备非常困难,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,正在进行向应用端的转化。含有石墨烯纤维的服装目前在市场上已实现量产。

“目前我们创业中心有几十家孵化型公司,从原材料制备到应用,整个产业链都有在做,制备这一块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公司,但是现在欠缺的是一些应用化的公司。”

罗顶辉的另一个身份是宁波烯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,该公司也是由创新中心孵化而成。公司已经实现了一个市面首创,就是采用一体式制冷、热塑成型的冷链箱,可以实现快速制冷和恒温运行。“我们是将石墨烯材料应用到我们的制冷设备当中,来提高它的综合使用性能。”

罗顶辉表示,目前顺丰冷运已经将其投入使用,可以解决冷链物流的断链问题,“让一些物流企业能够低成本开通一条冷链线路,这是我们目前产品的一个主要定位。”

但对于外界大众来说,石墨烯的应用并不算熟知。“我们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其实是有科普的使命感的,我们也希望这种新产品可以走向千家万户。”

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

编辑 邓凌瑶
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